這是一間對數十個中學生來說有點狹窄的房間,周圍有疊起來的椅子和被摺起的長枱,散落一地的物資和紙張。縱然周遭有著不同的人在出出入入,但這班學生卻是前前後後地圍成一個散亂的大圈,鼓舞和喧鬧的聲音此起落,眾人都聚精會神地看著圈中間的激烈競爭 — 一場熱血的港泰拋石子大賽正在發生。
這是一間對數十個中學生來說有點狹窄的房間,周圍有疊起來的椅子和被摺起的長枱,散落一地的物資和紙張。縱然周遭有著不同的人在出出入入,但這班學生卻是前前後後地圍成一個散亂的大圈,鼓舞和喧鬧的聲音此起落,眾人都聚精會神地看著圈中間的激烈競爭 — 一場熱血的港泰拋石子大賽正在發生。
對於一眾生於長於香港的孩子來說,泰國也許是一個很接近的概念,是旅遊地點、是美食天堂,但面對面接觸一個泰國人,卻是一個新鮮未知的經驗。我曾經參與一個為在港泰人中學生和香港中學生所舉辦的日營,當日我們身於九龍城的會場,來自香港的年青人卻是少數。那刻身邊的泰人遠多於認識的朋友,而聽不懂的泰語也是遠遠響亮過熟悉的廣東話,令人感覺仿佛身於泰國,自己才是客人一般。面對五感帶來的陌生感覺,一班香港中學生難免變得有點靦腆拘謹,份外安靜。相對之下,一班泰國學生卻是活力滿滿、開朗愛玩,有人踢玩所穿的拖鞋已換來一陣大笑,他們亦會在休息時間播放音樂來一場臨時卡啦OK,自得其樂。兩群孩子好像截然不同,然而當身處於一個空間時,卻會互相觀察和學習。
因為人手不足我們其中一組只有一個港人學生,連港人導師也未能安排。那位被選中的孩子起初也顯得有點怕生。但忙亂過了數個環節,我突然發現他已經融入了小組,自己和他的泰人組員開心談笑。後來我問他發生了什麼魔法,他就跟我說:起初其他組員都是用泰文交流,他就只有呆呆坐在地上,看著他們站著和其他組的泰人交流,他形容自己「當刻自己被泰文包圍了」。但幸好他的泰人組員很熱情,在環節當中泰人組員會特意用粵語交流,亦有人會翻譯泰文內容給他聽,沒有排斥他之餘更令這位香港學生感到他們真的很友善可愛。又有另一個女孩子和我分享一個深刻的片段:在活動當日進行丟手巾遊戲時,因地方有限,她有一刻被逼出圈外。當她正不知所措時,數位泰人卻用廣東話邀請她回到圈中,令她感到十分溫暖。那一瞬間令她忽然發現當她們只是半天身於異文化環境已經感到如此不容易,但在場的泰人學生卻要來到香港居住生活,這才切身感受到他們面對的困難是何其大。然而就如她被人邀請進圈的一個小動作般,原來一個很小的溫暖舉動,已能令對方在完全陌生徬徨的環境中感到被接納歡迎。
當日活動的高潮是由學生們自己預備的家鄉傳統遊戲,分別由香港學生和泰國學生各自帶領。泰人那邊派出他們兩個廣東話特別好的高中生做主持,不但講解遊戲規則,更預備了遊戲的背景和歷史,其中一個就是拋石子的遊戲。玩家先隨意後揀一顆石子拋向空中,同一時間從地上迅速抓取幾顆石子在手中,然後手心向上接著即將落下的那顆石子,這樣一直把地上的所有石子抓完,誰最快接到所有石子在手中就贏。正因遊戲十分簡單而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一眾來自不同環境語言的孩子迅速融合,為擅長的人唱采,為有點掙扎的人打氣。有趣的是來到最終決賽,五位最快完成的孩子中有四位是香港人,結果一出令一班泰人大笑起哄,明明是他們家鄉的遊戲卻是香港人玩得出色,但他們的吵鬧並不是介意輸或不服氣,反而是因一同投入而快樂興奮地喧鬧。當時我默默地想,也許這份心胸廣闊就是泰人的美麗之處吧。
身於香港的泰人青少年大多數都是因父母在港工作,為了團圓才迫不得已來到香港。然而不少時候他們都未曾學習中英文,在完全陌生的環境生活、學習異語言的課程,更已多年沒有和父母同住,要重新適應和父母的溝通,這都為他們年輕的心靈帶來不少壓力。而我們亦從合辦單位的負責人口中得知,這班孩子在學校有時也會受到本地學生的霸凌或不尊重,老師會因他們聽不明白中英文的指示而責罰他們,這些負面的經歷也令他們額外傷心孤單。所以當日他們知道有香港學生一同參與,心情也有忐忑不安,生怕再次受傷害,然而他們最終仍選擇向我們的香港學生展示出友好歡迎,為他們伸出接待的手。當我們身於自己的安舒區,作為主人家遇見這些寄居者時,又有沒有他們這班孩子的氣度?直視他們的堅強和樂天,我們又誰有資格說他們是軟弱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