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bella Ng是香港教育大學亞洲與政策研究系的助理教授,而她與緬甸的第一次交集也是因為大學課堂。「當時在我其中一個國際溝通的課程中,偶然留意到一個英文非常出眾的學生,她的外貌看似與其他本地學生無異,因此引起了我的好奇。」當她與這位學生傾談時,就了解到他是來自緬甸,並憑著優異的學術表現獲得獎學金來到香港升學。這位學生的努力和表現亦為Isabella建立了她對緬甸人的第一印象:勤奮、好學亦非常聰慧。
Isabella Ng是香港教育大學亞洲與政策研究系的助理教授,而她與緬甸的第一次交集也是因為大學課堂。「當時在我其中一個國際溝通的課程中,偶然留意到一個英文非常出眾的學生,他的外貌看似與其他本地學生無異,因此引起了我的好奇。」當她與這位學生傾談時,就了解到他是來自緬甸,並憑著優異的學術表現獲得獎學金來到香港升學。隻身一人來到香港讀書並不是容易之事,當時這位學生也經歷了一段困難的時間適應新生活和環境,而Isabella就從那時開始與這位學生同行並關心他,今年他已經進修到博士學位,並持續幫助Isabella營運學生團體。這位學生的努力和表現亦為Isabella建立了她對緬甸人的第一印象:勤奮、好學亦非常聰慧。
時間來到2018年,當時正藉昂山素姬擔任國務資政,緬甸整體都在積極與外國交流和接軌。Isabella的同僚受邀舉辦培訓緬甸教師的交流會,為期一至兩星期。因為Isabella專業的性別研究、種族及媒體研究(Gender Studies, Race and Media Studies)正是當時緬甸學府缺乏資源的範疇,所以她就被邀請加入這個計劃,亦因此第一次踏上緬甸的紅土地。「坦白說,我一到達緬甸仰光,實在不得不驚訝於當地的景象。儘管只是六年前的事,但當地的風貌彷彿是停留在五六十年代般,一切十分簡陋或欠缺修繕,基建也明顯停濟不前。」而Isabella工作的地方 —- 大學校園 — 更是國家多年內戰及混沌的一面鏡。廣闊校園中的設施固然落後,資源庫的圖書館藏更是停止於數十年前,整個地方就像被靜止於時間膠囊般。
「從當地大學的面貌你可看見緬甸作為一個國家在內戰和軍政下一直都難以發展。政權只注重投放資源於政治鬥爭,而大學作為教育和思維訓練的關鍵,軍政府更是不願意冒險去發展。」
Isabella Ng
除了硬件停止了前進,當地的人民亦需要花極大努力去重新認識解封後的外面世界,各樣已經被普世認知多年的知識對他們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宇宙。「緬甸在軍政下與外界斷絕聯繫數十年,加上之前網絡通訊並不是如此先進,你可以看到當地人對世界環境的認知是明顯落後一大截。」Isabella分享道。然而亦正因他們終於等到緬甸能夠向世界打開大門的一天,當地的教師和學者表現出極大的熱切和積極去吸收得來不易的知識。
「當我開課教授當地教師時,我可以見到他們其實是十分聰明和通情達理。一些對他們來說完全陌生的理論,他們都可以很快吸收明白,甚至即時應用於自身的情景中,這樣的思維在我們香港的學生身上也不一定能找到。在我看來,緬甸的人們欠缺的只有接觸世界的機會(Exposure)。」
這個難得的交流機會亦讓Isabella和當地的老師得到相雙向的文化衝擊和對話,Isabella與我們分享了一件令她十分深刻的趣事:「一次我穿著一條闊身的連身裙去上課,長度亦合宜,我會認為這樣的服飾到任何地方教學都不會引起問題。但當我進入課室時,當地的老師卻表現驚奇,並忍不住問我為什麼會穿成這樣上課。我這才了解到他們對女教師的固有形象是穿著傳統緊身裙的制服,而這個概念一直以來都不被動搖或挑戰。我向他們解釋我的服飾在大多國家都被視為恰當,而他們提議的緊身裙反而難以活動,他們才恍然大悟說他們從來沒有從這個方向思考過。我以此作為我的性別研究課堂的引旨,與他們開展討論當地文化對男女形象的理解和定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Isabella都享受與緬甸教師們的相處,從他們身上亦看到現今少見的美好德行。「其實跟我上課的教師們都與我年紀所若甚至年長,而且我們都同為教師身份,他們能夠願意謙虛求教是很不容易的事。但為了認識更多知識,他們都甘心樂意參與課程和學習,並且非常勤奮。」另一點令Isabella暗暗驚訝的還有緬甸學者們即使曾經身於封閉國情下,但他們仍然保持對討論敏感話題的開明和坦誠態度。「其中一課我們討論到種族這個議題,因為緬甸的內戰歷史、以至當時的羅興亞人議題也是很大程度因種族而起,所以我本來都擔心會引起很激烈甚至很不愉快的討論。然而參與的人卻是始終保持尊重和開放,在了解課程的理論後,有人會分享因自己出身地區的經驗和他對其他種族的困惑和觀點,但他的態度是感性而不帶冒犯,其他人亦會以同樣態度回應和交流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這樣帶質素的交流是很了不起的。」遺憾的是緬甸在多年的發展中始終被種族之間的紛爭所纏繞,更不幸的是政府不單沒有提出有效方案緩和,反而由得種族之間維持敵對的關係及不和,以免他們團結一致並成為潛在的反對勢力,因此身份認同於今天的緬甸仍是一個既複雜又未有定案的難題。
Isabella原定是重回緬甸繼續參與教師培訓,然而隨著疫情的爆發和當地政情的改變,2019年成為了她最後一次親身到訪緬甸。從Isabella的觀察和回憶中,緬甸帶給她一種新鮮的異地體驗,同時亦帶著不能言喻的傷感。「當你走在緬甸的街頭,到處你都能看到戰爭的痕跡和遺害,周圍的破爛和頹垣敗瓦會令你思想到當地一路以來的悲劇,以及當地人們的失望。」Isabella在分享時也難忍她的黯然和可惜,特別是當想起軍政恢復後的緬甸。
「自2021年人們重回耽驚受怕的日子,本來安全有保護的地區開始變得不穩定,罪案叢生。在軍政下當地人亦不敢隨便說話,這樣的環境讓很多學者和專業人士都離開了本來的崗位甚至緬甸,我曾經培訓的大學也彷彿打回原型,倒退回到2011年之前。」
盡管現時要得知緬甸的最新消息非常困難,但Isabella盼望大家仍然願意關心緬甸,因為當地的人仍然在掙扎。因為政治或戰爭原因而逃離國家的人也非罕有,身在香港他們亦是與我們共存。Isabella同時是香港尋求庇護及難民協會的聯合創始人,服務身在香港的尋求庇護者及難民。「我們是首個由難民領導、由香港人和難民共同管理的組織,我們提供免費支援予尋求庇護者及難民,服務包括日常援助、幼兒及女性教育和調解服務等。」Isabella分享道,「雖然離開國家的緬甸人首選不是來到香港,但希望大家不單是留意他們物資上的需要,但他們更渴求的是教育上的機會和支援,因為他們仍然期望能改變國家。我所遇見的緬甸人都是很有智慧和文化的人民,他們充滿靈性和和諧,我深深希望和平和安全能重現在緬甸,社會可以重新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