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直被譽為「美食天堂」,遠至歐美、近至東南亞的食物仿佛都是隨手可得,但談及緬甸的當地美食,你又有什麼印象和認識?Burmese Apron是一名身於香港的緬甸女生所經營的Instagram page,記錄著她在香港所烹調重現的家鄉菜,當中所盛載的不只是食物,但更是她童年和成長的記憶碎片。
【在香港重新發現緬甸菜】
「我起初是因為得到香港大學的獎學金而來到香港升學,轉眼間已經在香港生活了十年,這裡就像我的第二個家。」Burmese Apron的版主分享道。「在我緬甸的家鄉,我們和周圍的鄰里總是一起生活和成長,所有人都認識所有人的大小事,亦會互相守望和幫忙。雖然我很喜愛我的家和家鄉,但我自小想要做更大的事,想要認識這個世界更多。我曾經有想過做空中服務員,後來到十八歲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先移居到泰國讀書,然後十分幸運地在對的時候遇到對的人,得到來香港的機遇。」
因為多年獨自一人身於異國,這令Burmese Apron的版主開始懷念家鄉的味道,「在香港我們只有人數極少的緬甸群體,我猜我兩隻手都能數完所有人,所以要找到緬甸菜的餐廳特別不容易,我就開始嘗試自己在家中煮緬甸菜。」
她分享到在緬甸,因為直到今天人民對於男女的傳統觀念仍是十分強烈,烹飪被視為女性的美德和家庭素質,所以大多數女性必須從小就學習如何煮家常菜,誰不知這個從小的訓練就成為了她現在的救命稻草。「我仍是小孩的時候就被逼著要學習烹飪,但我當時一點也不享受,開始在香港煮緬甸菜也是出於必須。然而當我開始在外國重現這些菜式,我發現烹飪令我回想起很多童年美好的回憶,這些味道令我感覺回到家中。當我和香港新認識的朋友談起我來自緬甸時,我亦發現很多人的第一個問題都總是『你的國家有什麼食物?』原來藉著煮緬甸菜我能夠與不同文化的人連結,所以我從數年前起開始記錄我煮的緬甸菜,同時亦寫下與那菜式有關的故事,讓我也可以隨時回味當刻的溫暖和情懷,亦令人能更了解緬甸的另一面。」
【緬甸國民菜式 Mohinga】
因為緬甸菜對我們實在比較陌生,所以我們也不禁問版主她會如何形容緬甸菜:「我們很難用三言兩語概括緬甸菜是什麼,因為緬甸有很多不同的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對於緬甸菜的定義和理解。而且有趣的是不同的民族會因為他們身在的地區用不同的香料和材料,所以整個體驗是不同的。泰國和印度的飲食文化都有影響到緬甸菜,所以我們也有自己的咖哩,但相比這些國家我會形容緬甸菜的味道相對樸素和溫和。因為我們和中國雲南相鄰,所以相鄰的緬甸地區也會有雲南菜的辛辣,或如豉油撈麵的中國菜式。因為緬甸菜和泰菜也是有不少重疊的地方,所以當我在香港烹飪時,我可以直接在泰式超市買到我所需要或非常接近的材料。」
談及版主最深刻的緬甸菜式,她選了Mohinga(魚湯麵)。緬甸菜注重酸甜鹹辣的平衡,而經典的Mohinga就正正符合這一特點——它由河鯰魚、發酵粉絲、香蕉樹桿、蔬菜、洋蔥和薑黃製成,湯底呈現出渾濁的橙色色調。配料會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例如鄉村風格強調魚、大蒜和胡椒,而城市的Mohinga則以生薑、檸檬草和用鐵板油烹製的辣椒為特色。但總括而言,鷹嘴豆油條、青檸、雞蛋、青蔥和辣椒都是常見的配料,而Mohinga強烈而豐富的味道亦使它得到一個稱號:「燒喉嚨,燒舌頭」。Mohinga被視為緬甸的國菜,在緬甸街頭經常可見小販挑著扁擔販售。
Mohinga的起源並沒有普遍的共識,但它最早的記載是出現於1936 年印度文學雜誌《現代評論》上發表的一篇故事。在故事中,一個年輕的孟加拉人收集了屬於他的遺產後跑到了當時被稱為仰光的城市,在那裡他被「中國或緬甸Mohinga小販」所震驚,故事中他們就像今天的街頭小販一樣運輸他們的商品:「他們把全部的存貨放在兩個鍋子裡,然後放在木炭爐上。這些爐子掛在一根桿子的兩側,男人們則把桿子扛在肩上。」Mohinga在 19 世紀末英國統治下作為工人階級的餐點而流行起來,並且在二戰後日本佔領和隨後的獨立時期仍然是一種家常食物。1962 年政變後,Mohinga商販亦是軍政府下僅有獲準經營的生意之一。在經濟困難的環境下,便宜美味的Mohinga從早餐食品變成了全天膳食。Mohinga的價格在仰光亦成為生活指數的指標,昂山素姬在1991 年的一封信中曾抱怨道,「1990 年之前,一份包含蔬菜油條和四分之一鴨蛋的Mohinga的平均價格為3緬元。現在,份量稍小一些,帶有便宜的油條,不含鴨肉雞蛋的卻要十五緬幣。」從此可見Mohinga對緬甸人民的認知度和重要性。
對版主來說,Mohinga更是佔據了她童年的一大部分:「我小時候媽媽就是經營Mohinga的麵館支持家中的生活,我是在幫她經營這間家門前的小麵館時學會煮Mohinga。她一直認為我會是個糟糕的廚師,因為我以前的廚藝很糟糕,現在我們也會拿我年輕時在廚房裡的不幸經歷開玩笑。說實話,我媽媽並沒有教我做菜,她是直接強加這個任務給我,我主要是透過觀察她和我的姊妹們學會做飯,而我當時十分討厭它。今天我為了我的童年和很多事非常感謝媽媽,雖然我當時覺得很討厭,但我看到她把我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
「Mohinga成為了家的味道,它帶給我身體上和心靈上的滋養,而這些食譜讓我在這個危難時刻與家中的人仍然保持聯繫,讓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哪裡他們都會和我在一起。」
因為疫情和政變,版主自2019年就未曾回緬甸。眼見祖國因為一而再的軍政而落後於鄰近的國家,對於緬甸的局勢她也難掩失望和心痛。烹飪緬甸菜份外成為她與家鄉的連結,亦使她不會忘記家鄉的美好:「在我的家鄉人們總是十分好客、友善和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從前我回去時也會經歷逆向文化衝擊,難以明白為什麼當地遇見的每一個人都帶著笑容和快樂。他們會輕易地向陌生人問候搭話,甚至招待人。家鄉的人總是在互相幫忙和分享食物,人們會走到鄰舍的家中煮飯、幫忙準備宴席。在緬甸,你永遠不會感到孤單或獨自一人,因為沒有鄰舍會將你的存在視若無睹。我希望透過我的菜式和故事,能讓人看到緬甸是一個獨特而美麗的國家。我亦盼望更多人願意繼續了解緬甸,閱讀更多,教育自己到底在緬甸發生的是什麼事,並且為何發生。如果你遇見一個緬甸人,請你明白他是遠離家鄉,跟他們對話,認識他們眼中的緬甸,因為每個緬甸人所經歷的都不一樣。」
🍽️
Burmese Apron Officia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urmeseap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