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 —— 相信大多人首先想起的難免是她種族隔離的過去。以班圖人為主要人口的南非先後被荷蘭、英國殖民,從1948年至1994年間,由白人主領的執政黨更實施種族隔離制度,政府將居民分為四個種族:黑人、白人、有色人種及印度人,並將各種族劃分在不同的區域中。直至1963年,多達350萬非白人的南非人從他們原來的家園被驅離,被迫搬進被分隔的地區,此行動被視為近代史上大型的驅離政策之一。被標籤為黑人和有色人種的群體多年來承受著各種不公平和殘酷的待遇,直到三十年前制度的結束才為國家帶來真正的新一頁。當時南非被冠名為「彩虹之國」,象徵南非在終止種族隔離後所懷抱的文化多樣性,亦盛載著人們對國家的期許,希望不同種族的人們都可以共同生活在這個新生的和平國度。
然而,正如世界各地也面對同樣問題,三十年的時間並不足以讓南非瞬間扭轉為絕對的平等社會。南非人的日常生活仍然受到社會階層、種族、宗教和居住地所影響:在外省的黑鑽石礦工、在市中心的印度店主、在約翰內斯堡的阿非利卡人辦公室職員,或在開普敦的英語教師,他們的身份為他們帶來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對南非的體會。可幸的是,因為南非從歷史中邁進了一大步,所有人現在可以享受著同樣的自由:與家人和朋友不被限制的相伴、南非壯麗的自然景色,和能夠說出他們對國家想法的空間。
南非是在非洲以至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少數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也是首個和目前唯一自行發展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種族隔離的過去顛覆了南非的歷史、社會結構和風貌,直到今天傷痕仍然難以磨滅,但亦因此在南非人們的心中長出不一樣的彈性和韌力,就如她的首位黑人總統曼德拉的榜樣般 —— 「不要以我的成功來判斷我,但以我跌倒並重新站起來的次數來評價我。」
三月為大家帶來這個美麗多元而複雜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