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緬甸有多達135個原住民民族,按照地理分布分成八大族群:緬族(Burman)、克欽族(Kachin)、克耶族(Kayah)、克倫族(Karen)、欽族(Chin)、孟族(Mon)、若開族(Rakhine) 和撣族(Shan)。但住在緬甸西北方若開邦的羅興亞卻是一個例外。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羅興亞人是無國籍的少數民族,在2013年他們更被聯合國評為「全球受迫害最嚴重的少數族裔」。
緬甸於1948 年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後,不斷驅逐羅興亞人,認為他們是殖民時期進入緬甸的非法的孟加拉移民。1978年,緬甸軍隊首次試圖將他們趕離家園,例如以謀殺、縱火和強姦等手段。1982年通過的公民法更拒絕承應羅興亞人的公民身分,令他們成為了「無國籍」民族。
這項法律下羅興亞人的生活處處受限,他們不能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出外旅遊、工作,沒有當局事先批准不能結婚。他們亦無法享有投票、信奉宗教、接受醫療和教育等的權利。羅興亞人的生育數量亦同樣被被限制,數以萬計的羅興亞兒童沒有出生證,淪為黑戶口。為逃避軍政權屢次鎮壓,數千萬羅興亞人逃亡到孟加拉、馬來西亞以及印尼。
令羅興亞人危機受國際關注是在2017 年 8 月,緬甸軍方在西北部的若開邦(Rakhine State)展開的大規模種族清洗。當時大批羅興亞人被殺害,單單在2017年8月25日至9月24日期間,已有超過6,700名羅興亞人被殺,迫使超過70萬人逃往鄰國孟加拉。在短短幾週,在孟加拉東南部難民營的羅興亞人人數便從約30萬擴大到約100萬,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難民安置點。世界銀行表示,難民湧入給孟加拉帶來了巨大壓力,該國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經生活在貧困之中。孟加拉政府將難民視為沉重的負擔,難民營內的暴力事件頻起,其中多數是孟加拉維安部隊所為。
由於孟加拉不承認羅興亞人為難民,他們不允許接受正規教育,工作機會也很少。天災頻繁,以竹和塑料布搭建的難民避難所更不時受到狂風暴雨和山泥傾瀉破壞和摧毀。2019年的疫情爆發,難民營被圍欄和鐵絲網包圍,進一步減少了羅興亞人有限的自由。多達100萬名無國籍羅興亞難民須依靠國際人道援助提供的食物、水和醫療護理生存。但近年國際捐助者提供的援助資金卻越來越少。今年3月,世界糧食計劃署將人均糧食分配由每月12美元降至10美元,到了6月更降至8美元。
而留在緬甸的羅興亞人亦同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現時大約仍有五分之一的羅興亞人居住在緬甸,一名居民拉茂(Hla Maung)與11個親戚擠在一間狹窄的避難所中生活。而沒有被趕進難民營的約35萬羅興亞人的處境亦相當艱難。儘管他們還住在自己的家裡,但仍受到一堆限制。他們未經許不得離開自己居住的地區,村落附近遍布著有士兵執勤的安全檢查站,這些士兵負責實施宵禁(從晚上六點到早上六點),規定不得超過五人在公共場所的聚會,若違反這些規定,便會招致毆打或是遭到拘留。
聯合國表示,這些限制的目的是令羅興亞人「緩慢地死去」。2017年之前,緬甸國內還有約130萬羅興亞人,現在緬甸的羅興亞人只有近60萬人,大多數人都逃去了孟加拉,但當中的許多可能已經因惡劣的生活條件而死亡了。
Photo: Asia Times Files / AFP / Fred Dufour